http://www.passion888.com 2022-12-21 12:58 來源:CPHI制藥在線 作者:小餅
12月19日,百奧賽圖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 創雙特異性抗體YH008(PD-1 x CD40)的IND申請獲得美國FDA批準。此項獲批的臨床試驗是開放標簽、I期劑量遞增研究,將評估YH008單藥治療PD-(L)1耐藥的晚期實體瘤和血液瘤患者的安全性、耐受性和藥代動力學;同時將初步評估藥物的有效性。
YH008是兼具拮抗和激動活性的PD-1 x CD40雙特異性抗體,其靶點組合為全球首 創。
其中CD40作為一種免疫共刺激分子,屬于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成員,在免疫細胞、抗原呈遞細胞(APC)、部分腫瘤細胞等多種細胞類型上均有表達。CD40的同源配體為CD154,也稱CD40L,為一種II型跨膜蛋白,通常表達于血小板、粒細胞、活化T細胞、活化B細胞、NK細胞和部分腫瘤細胞等。CD40-CD40L的激活會促使T細胞的活化,以及B細胞產生抗體,也可以直接觸發腫瘤細胞的凋亡。隨著CD40-CD40L通路機制的逐步清晰,針對CD40靶點的轉化研究也越來越熱門。
目前針對CD40的藥物研發可以分為激活(激動劑)或抑制(拮抗劑),其中激動劑針對的是腫瘤領域,拮抗劑則被探索用于治療自身免疫病或B細胞淋巴瘤等。CD40激動劑是目前各大藥企布局最多的,它可以通過作用于先天性免疫反應過程中的DC細胞等,繼而激活后續免疫反應,殺傷腫瘤;也可以通過細胞毒 性作用(ADCC),對部分高表達CD40抗原的腫瘤細胞發揮直接殺傷作用。不過,CD40激動劑的開發難度非常大。
羅氏、BMS等先后在CD40激動劑研發上折戟
與常見的免疫抑制劑給免疫系統“踩剎車”相反,免疫激動劑的作用主要是“踩油門”,來加大免疫系統的作用強度。因此,免疫激動劑研發的難點就在于,“力度”的把握。也就是說,如果油門踩得過猛,就很容易出現誤傷;如果踩得太輕,沒有效果,因此大部分CD40激動劑治療窗較窄,給研發帶來了一定的困難。目前,布局CD40激動劑的藥企如羅氏BMS等相繼折戟。
根據公開資料整理
在上表已終止臨床試驗的藥物中,APX005M一度被寄予厚望。作為新一代CD40激動劑,APX005M通過提高FcγRIIB親和力,增強了交聯反應,在控制副反應的同時提高了療效。
但是2020年,其研發公司Apexigen先后終止了APX005M聯合O藥治療NSCLC和黑色素瘤及胰 腺癌的臨床試驗。甚至在APX005M聯合O藥及化療治療一線轉移性胰 腺癌的臨床II期試驗中,APX005M聯合PD-1與化療的效果,還不及PD-1與化療的效果。
盡管大藥企們在CD40激動劑研發領域屢屢碰壁,但并沒有阻擋國內藥企的研發熱情。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,與國內藥物研發低垂的果實被摘完有關,藥企們不得不把目光轉向難度更高的研發領域。
國內藥企進展如何?
目前,國內有眾多藥企在布局CD40激動劑的研發,如百奧賽圖、博奧信、禮進生物、天廣實等。
根據公開資料整理
而百奧賽圖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YH008外,還布局了CD40激動性單克隆抗體YH003。YH003是一款靶向CD40的人源化IgG2激動型抗體,通過特異性結合CD40受體,促進抗原提呈細胞的活化,正向調控抗腫瘤T細胞的效應活性。目前YH003聯合帕博利珠單抗(PD-1單抗)和白蛋白紫杉醇一線治療不可切除/轉移性黏膜型黑色素瘤的II期臨床試驗正在國內進行中。
博奧信的BSI-038是一種人源化激動型抗CD40單克隆抗體,其通過與CD40受體結合觸發APC的增殖和活化。目前正在國內進行一項針對晚期腫瘤的Ⅰ期臨床試驗。
禮進生物的LVGN7409是一款新一代抗CD40激動性單克隆抗體,其通過激活CD40促進腫瘤抗原呈遞和誘導抗腫瘤T細胞活化,使免疫“冷”腫瘤微環境“升溫”。LVGN7409獨特的結構和功能使其具有更高的耐受劑量和更廣泛的臨床應用。今年11月,禮進生物宣布開展一項開放標簽多中心隨機的臨床II期試驗,旨在評估LVGN7409聯合多西他賽,或聯合O藥,對晚期/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的療效和安全性,該試驗將于2023年上半年啟動。
天廣實生物的MIL97是基于天廣實獨具的細胞功能檢測高通量抗體篩選體系,篩選出的抗CD40激動型單克隆抗體,其具備高激活的活性并且親和力適當。MIL97可以以非常低的劑量獲得比同類產品更高的生物學功效。
臨床前研究顯示,MIL97抗體在多種小鼠腫瘤模型中能夠顯著的促進樹突狀細胞成熟,增加腫瘤內浸潤的CD4和CD8+T細胞的比例,從而抑制原發腫瘤生長。2021年5月,NMPA受理了天廣實MIL97的臨床試驗申請,目前正在I期臨床研究中。
CD40對免疫反應的啟動和擴展至關重要。多項研究顯示,CD40激活可以將缺乏免疫細胞浸潤的“冷腫瘤”有效轉化為對腫瘤免疫療法有良好反應的“熱腫瘤”,因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免疫靶點。但該靶點難以避免的毒 性讓其藥物研發在過去二十年中進展甚微。如今,國內藥企正在快馬加鞭進行臨床試驗,最終能否彎道超車,我們拭目以待。
主要參考資料:
1、百奧賽圖公告;
2、《CD40激動劑:難得的進展!》,抗體密碼,2022-11-17;
3、Edner Natalie M., Carlesso Gianluca., Rush James S., Walker Lucy S K.(2020). Publisher Correction: Targeting co-stimulatory molecules in autoimmune disease. Nat Rev Drug?Discov, undefined(undefined), undefined. Doi:10.1038/s41573-020-00116-x;
4、天廣實生物官網。
版權所有,未經允許,不得轉載。
投稿合作聯系方式: Kelly.Xiao@imsinoexpo.com 021-33392297
地址:上海市徐匯區虹橋路355號城開國際大廈7-8樓 200030